
顯示註解
第一次公開坦述母女關係,主播和嘉賓居然都有點緊張,不愧是選題庫裡拖延了一年的話題。
我們誰也沒有教科書版的原生家庭,更不會因為性格還算 “正常” 而必然擁有大眾認知中和諧的親子關係。
誰不是在自我掙扎中樂此不疲地互相傷害,又無法停止彼此尋求內心的慰藉呢?
我們和母親正式認識的幾十年裡,發生過數不清的爭執,經歷過雙方都吵到爆青筋的暴怒,對如此親密的關係產生過失望,也發生過失控到令人絕望的邊界感錯亂。但我們也都在學習視媽媽為獨立的個體,不只是 “爸爸的妻子”“奶奶的兒媳婦”“孩子的母親”,也一直在尋求相對健康並雙方都能實現內心自洽的母女關係。
生活#
莫陷糾結,需得放開!#
基本度過了二月復工以來的最有活力一周,工作上主導的項目經歷了一開始的動蕩,不斷的打補丁之下總算是開始走上正軌,我也可以重新回歸正常的舒展生活,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自我成長及學習之中。而且人一旦放開眼界、放開心態之後就不會常常否定自己、質疑自身,那些用於內耗的時光與精神也開始投入到更美好的事物中,開始達到一種正向反饋,這種感覺才是美妙的,同時也會增強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和情緒波動的反脆弱能力。
生活需要吃喝玩樂#
-
臭皮匠探店覓食
這周五下班時,琶洲會展中心因為疫情臨時封閉了,三個臭皮匠借機一合計要不繞過 8 號線不坐,尋個地方快活,來次久違的聚餐,我也就跟著兩個大學城土著首次踏足了大學城北 GoGo 新天地三樓(大學城住了半年我竟然沒來過裡面,孤孤單單 555…),吃了一頓充滿面與碳水的西北菜 hhh!
- 涼皮一嚐就是北方口味,不是妥協後的廣東淡口,味重且偏辣,爽!
- 大盤雞中的土豆面糯合宜,遭到熱捧,雞肉反而遭到冷落。😂
- 最推薦的是「豆腐牛肉煲」和「羊肉泡馍」,鮮美與舒暢,巴適!
-
做啥好吃的?
-
酸甜辣脆土豆絲:在 B 站跟著王剛學的,跟著做的話確實脆挺挺吃起來不錯,但我酸度把握得還行,但由於食材和分量沒把握好,導致辣度不夠,甜度過高了。
-
涼拌豆腐千張:很簡單的一道菜,
豆芽、菠菜、豆腐絲
焯水後冷水瀝過,加蒜末、耗油、醬油、陳醋、芝麻香油
調味增鮮,但吃起來不夠爽利,得查查怎麼做爽口才行! -
「雲南牟定油腐乳」這東西可真好吃呀,饅頭一夾,齊活完事兒!
-
茄子青椒炒肉片:先熱油將肉片炒熟,抄出下姜蒜爆香,然後燒茄子 15 分鐘左右,下青椒、蔥花和肉片,輔以生抽、老抽、耗油和鹽,炒均勻出鍋即可。兩個注意點:① 油一定要多,因為茄子雖然沒有骨頭,但很難燒軟 😭;② 一開始不要放蔥花,因為燒茄子要十分鐘以上,蔥綠會變焦變糊影響口味!
-
本月最佳賣相就是這盤涼拌牛肉了!不過刀法不行,片兒切的不夠薄,導致嚼起來有點兒費勁,配料增味倒是吃起來還挺不錯的。
「步驟 - 七步成型」
- 將牛肉片加生抽、料酒、油、澱粉各一勺,抓勻醃制 15 分鐘左右
- 將香菜、小米辣切段,洋蔥切絲備用
- 將醃制好的牛肉焯水 2-3 分鐘
- 將焯水後的牛肉與切好的配菜放在大碗裡
- 入熟芝麻、辣椒面、耗油、香醋、生抽適量
- 將油空鍋燒熱,澆在調味料上激發香味
- 將其拌勻即可裝盤
-
-
植樹節踏青去啦
周六起了個大早,五點從家騎單車趁著植樹節與好春光去賞花踏春啦!第一個驚喜就是清晨時分道路兩旁的鳥叫聲不絕於耳,唧唧喳喳好不熱鬧,環繞立體聲把我給包圍了 😊。 有去到「洲頭咀公園」一賞長貫滿街的黃花風鈴木美景,剛好是花期,就算是大早上也有好的人在駐足拍照,左邊花開奪目,右邊江景照拂,來晨跑的人好不惬意呀!
過個橋走向江對面就是沙面島啦,和觀賞意味更濃的風鈴木不同,這邊多是大榕樹,添加了幾分古樸與沉澱,與沙面的歐式建築風格十分合宜。適逢日頭漸起,樹下真真是乘蔭納涼的好所在,吃茶、打球、打牌者皆有。按楊同志的話說,老廣們好會生活呀!
歡喜何在#
-
下班後去打球吧
上周末在家無聊至極之時,在臭皮匠群裡提及誰要打羽毛球,各位都是無聊人士,就攢成了下班後的打球局!剛好樓下旁邊的琶洲建設者之家可以免費預約用場,有場地可用同時省了一筆開銷,這事情可真美啊,當晚直接就下單拍子 🏸!第一次迫不及待地下去,雖然剛下完雨但絲毫不影響三個呆頭呆腦笨拙的打來打去!真好,沒想到離開了校園之後,我還能又遇到兩個有趣的靈魂。
-
周四團建日
自上次雙十一之後,終於又到了小部門團建的日子,這次沒上次那麼多項目,就簡簡單單下班後去琶醍吃個飯,選的店景色不錯,旁邊是江景,腳下是城軌,不時有班車咣當咣當的經過,搭配著桌上的燭光,吹拂的海風,身邊的江景,氛圍還挺不錯的。需要吐槽的是,吃的東西可真不咋地,特別貴還少份,菜很鹹,飯後甜點甜得要命 😫。還有人生的第一杯雞尾酒給了古典(Old Fashined),說實話,喝著不咋地,就感覺在喝普通的白酒 hhhh,下次試試長島冰茶 🥤!
捕獲#
一公升的眼淚#
之前是 3 月 9 日的時候看推上有人推薦 3 月 9 日 這首歌,說每年三月九日都會想起來這部劇集 —— 《一公升的眼淚》,就感覺這片子一定很特別,能讓人記住一個日子。因為周五請了年假休息,周四又半夜兩點醒轉過來,因此便花了一整夜看完。真的是一集一哭,早上七點半看完時我已經用了近一卷紙巾 😭,我想我之後也會在每年的 3 月 9 日記起這部影片,記起我流下的一公升的眼淚。
見聞#
憂愁何存#
歡樂不少,憂愁也總是在這兩個月間不斷煩擾,有些種子一旦種下了,你不去正視它,解決它,就只能被它牽絆,我願面對它,請出招吧!
-
工作的煩惱
一方面是在和幾個難搞的家伙打完交道後,越發感覺自己不應該自甘墮落,與此等人为伍,人生短淺遇人本就不多,還要浪費大好青春與此物們共事總感覺是在消耗寶貴的生命,泥潭裡呆久了可是會變成泥鰍的
,我要好好考慮一下。另一方面,我的熱情在慢慢減退,這源於與大老闆理念的不對付,也源於我莫名其妙地堅持,對待自己的項目,我知道我在做什麼,我知道它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推動者,我願成為那個人,雖然很麻煩、很艱難、會遭人煩,但我知道自己做的是對的,當然領導們不理解你那還有什麼意思呢?我甚至都不會去主動說,關於這一點兒絕對是不明智的選擇,但 who cares? 這職業的上限我也看得差不多了,最重要的是真的沒啥挑戰性與前景了,這才是
沒動力的根源
吧 😑。 -
計劃的怠惰
依舊是沒能好好完成學習計劃的一周,東抓西撓的狀態從年後就一直在持續,我知道這部分源於潛意識裡的不安全感與焦躁感,我向來可以在萬事大吉的安詳氛圍裡無憂無慮的學習,但一臨事就常常表面淡定卻把日子過成了一鍋粥。無論是考研,還是找工作,亦或是糟心時學習,我都很容易放棄,陷於淺顯而碎片的東西而自我滿足,許是我自由慣了,一直沒能好好培養自己的專注力與毅力,總是寄希望於感覺,該是時候掌握一套方法論了!
-
情感的脆弱
其實自身情緒這方面的驚擾,我覺得大部分源自於對現狀的不滿積壓而出的情緒宣洩,無論是社會國家近期的不斷動蕩與魔幻現實,還是我自己兒女情長不斷泛起的對親情、友情、愛情的深深不安全感,都在給自己不斷的施加力量,將心思不斷地撕扯,讓整個人處於糾結與內耗之中,自己 PUA 了自己。不逃避自己,不傷害他人。
這時候如果是選擇逃避,那我可太對自己失望了,其實一切看開來也都沒什麼的,我覺得處理這些事情我還是比以前勇敢了些的,加油啊,小夥子 🐱🏍。
思索#
我的工具使用觀#
-
放下糾結,重器輕用
用的工具越來越多之後,我已經明顯感覺到自身對工具的使用心態已經從之前的追求口頭意義上的極簡,追求 All in One 的執念開始轉變為讓各種形式的內容找到適合承接它們的容器。因為知識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沒有一個工具可以 100% 的滿足所有的需求,強求的話最終只能淪為不斷地在折騰中反復橫跳。而且知識本身雖有秩緣起卻常是混沌的,妄圖將散落的知識按一套既定的模式去排列的規規矩矩在我看來是十分不智的舉動,那會讓這些寶貝們失去活力,帶來思維的固化,應該為它們保留一定的呼吸空間。
@Kenshin:拒絕 All-in-one 之後,你會得到一個真正的高效工作環境。
-
需求先導,內容為芯
另一方面,回頭來看,過往的我常陷入的一種怪邏輯是我先見到了一個工具,了解之後覺得它的某些特性很好,便去創造自己的需求與使用場景,妄圖去迎合軟件以達成某種效果,這種沒有需求創造需求的倒式邏輯就很容易是激情式的、不長久的,過了三天熱度後,常常也就沒有去堅持了。就像記賬這件事兒,從高中開始總是在嘗試,但最終的結果總是以失敗告終。最終復盤後不難發現我有一顆記賬的心,但現如今各個軟件的賬單、零散的支付場景以及需要每日定時添加與歸類的馴化屢屢令我難以堅持。當時商店裡的記賬軟件如雨後春筍般一個個冒出,可謂是讓人挑花了眼,這些軟件都有自己的主攻點,各有優勢。當我立足自身,發現自己要的是自動、無感以及即時流暢的記賬體驗後,那麼「一木記賬」便理所當然成了我最合適的選擇。得益於這種選擇方式,我成功從 21 年年中記賬至今,體驗非常優越,隨著它和我的契合度越來越高,我現在就是掃個碼支付一下就能順便自動把賬單喚起給記錄了,幾乎沒有增加我的任何額外的負擔情況下,還把記賬這件事兒順利的完成了下來,這才是工具的價值,契合的力量!如果我強自用 Excel、Notion 或者其他記賬軟件去做這件事兒,因為沒有解決掉我的痛點,我肯定還在糾結與折騰中不斷反復,在這上面耗費巨大的心力最終卻什麼也得不到。
一個正常的邏輯應該是:我一直在做或者想做某件事,但現在用的工具不得我心,我為了更好的去完成這件事,需要一個承載它的容器,幫我更好的去記錄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