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ther_Q

Aether_Q

瞬間を楽しむ

2022-02 混沌迷思二月天

48 我不想和你失去联系
48 我不想和你失去联系
限时肤浅

顯示筆記

如果聽不見、看不到、說不了,我們會不會就此失去聯繫?
只要聽得見、看得到、說得了,我們就能準確地理解彼此?
由一個突然的想法開題,鄭重拿起;
用一串日常的手勢展開,輕鬆放下。
我們有所不同,但其實也是一樣。
希望我們能偶爾換位思考,始終保持聯繫。

生活#

我想死你們啦#

22 年的春節,由於河北暴發疫情,老家是回不得了,也因此在北海和一群朋友度過了個別樣的春節

  • 節前在國哥家住了幾天,記憶力爆棚的他帶著我走啊走 —— 一路遊歷了他的小學、中學和大學,還路過順便看了看我的高中班主任以及高中同學(他的死黨)的家,走了很長的路,也聊了很久的天兒,當然還有神奇的採摘園!
  • 又住在了小 P 家,沿著銀灘海邊想要走到盡頭,最終被吹成了傻子 😶;體驗了一把南方過春節,感覺還是挺簡化的。
  • 我們這一群又相見了,滑冰、唱 K、吃飯、放煙花,很高興大家還是那麼有激情,一起瘋哈哈 💃!
  • 見到了想見的人,雖然過程有點兒尬,但還是開心 😊。
  • 我是真滴幸運,本來要回去上班了孤孤單單還挺有點兒淒涼意味的,然後 —— 返程車上還碰上了冷伊面,喜!

慢知慢覺 emo 人#

過完年,回到廣州,回歸一個人後空閒時間多了起來,加上事前謀劃的假期心思基本都落空,整個人躁鬱了起來,患得患失。也許真應了那句話吧 —— 沒有希望就不會失望。放棄幻想,不做奢望,跑步瘋狂出汗,大口大口地吃冰淇淋,不過我還是真得有種無力感,再這樣下去會抑鬱的,不能逃避了,被傷害與傷害自己也不失為新奇的體驗,暫且懷著這種心態去面對吧。


捕獲#

兩篇博客文章#

  • 《R 包 | gt:R 語言輸出豐富多彩的表格》
    在 4 月 1 號時,看到這個 YouTube 視頻第一次知道了有這麼一個表格處理包。一番了解之後,我逐漸為作者的想法及處理方案拍手叫絕!

    gt

    使用一組淺顯易用的 gt 函數來輕鬆的將傳統的 R 表格拆解為一個個小組件並進行美化,最終拼接輸出為豐富多彩的 Greater Table!多麼自然而又有序的想法,多麼質樸而又井然的實現,讓我忍不住寫了一篇博文將其記錄下來。

  • 《數倉 | SQL 技巧篇》
    在訂閱了 Medium 周報的 Newsletters 之後,著實發現了不少好文章,其中幾乎每篇周報都會推薦的一個重要系列就是講 SQL 的,一番瀏覽過後,著實令我開了眼界,讓我了解到相較於 Python、R 等編程語言,SQL 語法是很簡單,但要精通亦有巧技。其中提到的如「CET」等諸多 Tips 與視角於我而言都十分新穎,宛如醍醐灌頂,又為 SQL 歷險記添加了至關重要的一關!


見聞#

關於友人#

近期 @塔塔 的兩條關於朋友的發言有戳中我:

  • 第一條是關於友情的維系

感謝所有會主動來聯繫我的朋友,我確實太不主動了。

長大後會逐漸發現之前的朋友們都再不是在一個校園裡生活的那群孩子了,大家生活在大江南北逐漸失了交集,有時候明明想對方了會不知從何說起,也就漸漸放下了。這時候就發現表達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語言也能提供豐富的情緒價值,每次聽到朋友言語上的主動與誇讚,我都是先愣一下,內心瘋狂說謝謝,想給到對方好的回應卻不知道該怎麼講出口,還在那裡斟酌著自己該表達出的態度是什麼。

🙏 祝願自己有一天也能大方表達,無論友情與愛意,你最近怎麼樣,有空一起玩遊戲、見個面,我想你了,我喜歡你,跟你聊天有變開心,這些統統都要講!

  • 第二條是關於友情的斷聯

離開的朋友就像帶走了精神的一部分。

有時候就感覺活這麼多年,最有意義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和朋友們的相處時光,這些記憶時間越久反而感觸越深,也越發感嘆真心朋友的寶貴與難得,所以任何一個朋友的離開也就越發的令人難以承受。

這句話也有讓我聯想起十七世紀詩人約翰・多恩為《喪鐘為誰而鳴》創作的布道詞:

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
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份。
如果海浪沖掉了一塊岩石,
歐洲就減少。
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
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傷,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它就為你而鳴!
—— 約翰・多恩 《喪鐘為誰而鳴》

關於自我#

人的一生都是在立足現在,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過去的生活會留下許多印記在我們身上,不同時刻不同心境下回想起來自也是不同滋味:

@misa 老師 🐑:做了一個夢,夢裡的內容全是過去的我的寫照。其實我也並不討厭那個過去的我。只是某一段時間過去後,我就再也回不去那個感覺了。還挺感慨的。

@塔塔:跑了一圈想起高中的時候也跑步,每天晚自習結束就去跑兩圈,可是那個時候想的是,如果我能堅持完這一圈,我就可以做到別的需要堅持的事情,那个時候不是真的喜歡跑步,而是在一圈圈看不到希望的高中循環裡找一個證明,證明我能堅持下去。

一旦思考當下,大多數時候會茫然無措,但其實也都會有一根笃定的信念在支撐著每一個人:

@變態小馬 哒哒哒:有點不開心,但沒有可以傾訴的地方。時間長了以後,慢慢也學不太會表達。 實在要表達可能千言萬語也只能蹦出一句,我不開心。 不知什麼時候,連情緒起伏都覺得是一種消耗。逐漸變得發不動脾氣,吵不動架,很容易放棄,有點想消失。

@Mier1728: 我什麼都不懂,但是我願意學。我對周圍發生的事情、對總體的人有太多困惑。對困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應激模式,對我來說,無論憤怒與恐懼,在我心裡都蓋不住那個鮮明的問號。無論在何種環境下,理解事實總會讓我安心,這種感觸就像摘下隨身佩戴的玉佩,手心裡感受到的是殘存的體溫和那令人鎮定的清涼

未來的話,她的迷人之處可能就在其未知性,大多數東西我們都無法把控,面對無法預知與把控的東西,我最好的對策也無非是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當下,這時候也許我們每天能做的可以很簡單明瞭:

@周周:“明確的愛,直接的厭惡,真誠的喜歡。站在太陽下坦蕩,大聲無愧地稱讚自己。”

未來雖然還是未知,但選擇去感受自己,相信自己,去享受這個追尋的過程,結果的如何似乎也不再那麼令人恐懼了不是嗎?


思索#

我的信息加工流#

加入了下班運動之後,晚上的時間明顯變得緊俏起來;同時這次清明假期 twitter、newsletter、bilibili、YouTube、Podcast 等各種類型的信息紛至沓來,這些瑣碎信息的攝取佔用了我大量的時間,其中雖不乏很棒的新知,但零散化、成癮化的輸入使我獲得了收穫新知的快感,但也擠佔了我踏實夯實系統知識的時間與空間。

因此有必要將這些常用的信息輸入途徑結合自身目前的體驗、處理方式及工具組合,建立起一道合理自然的信息加工流,使之瀏覽時間固定化、瀏覽方式高效化、後續處理即時化

  • twitterTelegram
    • 每天上班通勤過程中進行瀏覽,不會影響晚間睡眠
    • IFTTT 自動將喜歡的內容推送到自建 TeleChannel
    • 在 Logseq 中用 Todo or tag 無壓輸出 Journals
  • bilibiliYouTube
    • 弃 B 投 Y,YouTube 當成學習渠道,還能練英語咧
    • 充分利用 YouTube 和 IFTTT、logseq 的良好聯動
    • 在 Logseq 中建立並使用 Y2B 模板來記錄學習筆記
  • newsletterRSS
    • 每週五晚統一查看與處理,隔斷工作與探索
    • Zotero 進行網頁的收錄存檔,Logseq 聯動
    • Journals、Weekly、Articles 完成整理輸出
  • MusicPodcast
    • 每天的通勤路,每晚的做菜時,跑步電台
    • 音感這方面較遲鈍,咱就聽一樂兒不強求
    • 每月挑出一期喜歡的作為咱這週報的背景音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