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圖・日 | 光 | 影#
圖・啤 | 釀 | 道#
圖・工 | 具 | 崽#
捕獲#
泊松分布#
摘記一段知乎的回答 —— 泊松分布的現實意義是什麼,為甚麼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多數服從於泊松分布?
@ctian: 先說結論:泊松分布是二項分布 n 很大而 p 很小時的一種極限形式二項分布。是說,已知某件事情發生的概率是 p,那麼做 n 次試驗,事情發生的次數就服從於二項分布。
泊松分布是指某段連續的時間內某件事情發生的次數,而且 “某件事情” 發生所用的時間是可以忽略的。例如,在五分鐘內,電子元件遭受脈衝的次數,就服從於泊松分布。
假如你把 “連續的時間” 分割成無數小份,那麼每個小份之間都是相互獨立的。在每個很小的時間區間內,電子元件都有可能 “遭受到脈衝” 或者 “沒有遭受到脈衝”,這就可以被認為是一個 p 很小的二項分布。而因為 “連續的時間” 被分割成無窮多份,因此 n (試驗次數) 很大。所以,泊松分布可以認為是二項分布的一種極限形式。
因為二項分布其實就是一個最最簡單的 “發生” 與 “不發生” 的分布,它可以描述非常多的隨機的自然界現象,因此其極限形式泊松分布自然也是非常有用的。
手語其實很有趣#
繼小姐姐超治癒的《你笑起來真好看》之後,又發現了一個感興趣的手語舞視頻,什麼能敵得過萌漢呢!下一個練習歌曲就是《睫毛彎彎》了!
見聞#
一篇論文致謝稿 1#
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團聚過。
出生在一個小山壑裡,母親在我十二歲時離家。父親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醫院的時候,也僅是留下勉強夠治病的錢後又走了。我十七歲時,他因交通事故離世後,我哭得稀裡糊涂,因為再得重病時沒有誰來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無能為力。她照顧我十七年,下葬時卻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個家庭成員是老狗小花,為父親和婆婆守過墳,後因我進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時何處所終。如兄長般的計算機啟蒙老師邱浩沒能看到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對我照顧有加的師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離開人世。每次回去看他們,這一座座墳茔都提示著生命的每一分鐘都弥足珍貴。
人情冷暖,生離死別,固然讓人痛苦與無奈,而貧窮則可能讓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燈下寫作業或者讀書都是晚上最開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節目就是用竹筍殼塞瓦縫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夜裡抓黃鱔、週末釣魚、養小豬和出租水牛。那些年裡,方圓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腳測量過無數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電池進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學費沒交,黃鱔卻被父親偷賣了,然後買了肉和酒,都是難以避免的事。
人後的苦尚且還能克服,人前的尊嚴卻無比脆弱。上課的時候,因拖欠學費而經常被老師叫出教室約談。雨天濕流著上課,屁股後面說不定還是泥。夏天光著腳走在滾燙的路上。冬天穿著破舊衣服打著寒顫穿過那條長長的過道領作業本。這些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試後常能從主席台領獎金,順便能貼一牆獎狀滿足最後的虛榮心,我可能早已放棄。
身處命運的漩渦,耗盡心力去爭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東西,每次轉折都顯得那麼的身不由己。幸運的是,命運到底還有一絲憐惜。進入高中後,學校免了全部學雜費,胡叔叔一家幫助解決了生活費。進入大學後,計算機終於成了我一生的事業與希望,胃潰瘍和胃出血也終與我作別。
從家出發坐大巴需要兩個半小時才能到縣城,一直盼著走出大山。從炬光鄉小學、大寅鎮中學、儀隴縣中學、綿陽市南山中學,到重慶的西南大學,再到中科院自動化所,我也記不清有多少次因為現實的壓力而覺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這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世事難料,未來注定還會面對更為複雜的局面。但因為有了這些點點滴滴,我已經有勇氣和耐心面對任何困難和挑戰。理想不偉大,只願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最後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
思索#
人生版本號#
版本 1.3.3:
- 更新學習模型,內置 2022 年人生驅動程式
- 優化性能,修復一些已知問題
- 因未尋找到協同開發者,部分新功能上線無限期推遲
- 功能機組一切正常,暫無意外停運風險
- 一場不能回退的更新
感謝您在人生旅途中選擇與我同行,使用過程中有任何問題請隨時聯繫小客服
感謝諸位,讓小分母一路繼續前行。
人生進程樹#
看到推上有人暢想,用 Git 進行版本控制的方式來記錄人生的重要節點,其實這個想法在 21 年年底的時候我受 Mia 影響發過一個朋友圈,就對自己當時的狀態取了版本號,後面也有發現有個 GitHub 倉庫也做了相同的事兒!
@Hal:明天建一個代碼倉庫,專門用來記錄人生重要節點,每次定下一個大目標,就提交一個 PR,完成這個大目標,就合併它。
這週再次看到這個想法,我想了想,倒是沒必要直接效仿,反而可以用這種思想,模仿 Git 中的 log-graph,畫出人生進程樹,更加的自由靈活也直觀一些,已經上線加到 About 頁面了,嘿嘿!